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新视野 > 正文
多家消费金融机构业绩出炉 消费金融业绩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
2022-04-06 13:55:39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news2020

进入年报季后,上市公司财报披露,多家消费金融机构2021年业绩也随之出炉。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4月5日,已有13家消费金融机构2021年业绩对外披露。整体看来,13家机构净利润普遍出现上涨,全部实现盈利,而消费金融行业延续了此前的两极分化态势,且营收差距仍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业绩普涨、一片向好的背后,消费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延伸到了其他领域。

4家机构净利突破10亿元

在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消费金融机构业绩在2021年回暖,13家机构营收、净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消费金融行业洗牌也在持续进行中。

从净利润表现来看,在13家已经披露业绩情况的消费金融机构中,招联消费金融以营收159.33亿元,净利30.63亿元处于领先位置;兴业消费金融次之,营收83.91亿元,利润22.3亿元。而这也是招联消费金融连续第五年净利超过1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连续三年净利超过10亿元。

2020年也仅有上述两家机构净利超过10亿元,这一数据在2021年增至4家,除了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外,还包括马上消费金融,营收100.1亿元,利润13.82亿元;中邮消费金融,营收56.86亿元,净利润12.29亿元。

制图:北京商报

13家消费金融业绩情况

4家净利超过10亿元的机构之后,是排在第五名的中银消费金融,营收为53.46亿元,净利润8.44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对比2020年财报数据发现,头部5家消费金融机构在2021年的业绩增幅明显。以净利润同比增幅为例,上述5家机构中,净利增长率最低的兴业消费金融,实现同比增长65%;增长率最高中邮消费金融,同比增幅为206%。

此外,在总资产规模方面,招联消费金融资产规模为1496.98亿元,上年同期为1083.11亿元;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则分别为617.9亿元、610.91亿元、444.22亿元以及543.26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21年直播带货等台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愈发贴,而此类消费行为与消费金融具备一定相关,即可以通过消费金融机构实现多种线上消费。另外叠加2020年疫情影响业绩、2021年官方通过各类大促活动等鼓励消费等因素影响,消费金融机构在2021年得到良好发展。

王鹏表示,头部金融机构在股东、自身展业渠道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从净利润靠前的5家机构情况来看,多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获客与资金成本方面更能依靠股东方资源,能够抢占更多市场,由此带来的优质客户也具备更强的消费力。

净利最高相差766倍

头部消费金融机构业绩涨幅明显,腰尾部机构营收同样不俗,甚至还有机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470%。但行业两极分化的态势确实日趋明显。在第五名中银消费金融之后,相关消费金融机构的净利润出现了“断层式”差距。剩余披露了净利润数据的机构中,净利润均不足2亿元。

2020年营业收入21.09亿元的中原消费金融,在2021年营收为35.95亿元,同比增长70.46%,但并未对外披露净利润数据;海尔消费金融营收20.64亿元,净利润1.91亿元;盛银消费金融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拨备前利润1.5亿元;而在2020年成为少数亏损机构之一、开业不足两年的阳光消费金融,在2021年同比扭亏,净利润为1.08亿元。

剩余机构中,湖北消费金融是13家机构中,净利润同比增幅最大的公司。2021年湖北消费金融营业收入7.28亿元,上年同期为4.6亿元;净利润9319.94万元,上年同期为1632.77万元,同比增长470.81%。

而与湖北消费金融同属A股上市公司宇信科技联营企业的晋商消费金融,2021年营收为5.5亿元,净利润6093.77万元。此外,还有哈银消费金融2021年营业收入9.6亿元,小米消费金融以0.04亿元的净利润,处于靠后位置。

由此计算,净利排名第一的招联消费金融与靠后的小米消费金融,二者之间净利成绩相差766倍。此外,腰尾部相关机构在总资产规模方面,也与头部机构存在较大差距。海尔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总资产分别为155.52亿元、118.73亿元、110.01亿元,而剩余小米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总资产均不足百亿元。

对于2021年消费金融机构净利普涨的原因,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回暖,带动了消费需求的释放以及消费金融业务的复苏;另一方面,2021上半年,消费金融机构所处的监管环境已趋于稳定,一些机构在经历2020年的战略调整后已逐步适应当下环境,重心已放在自身特色业务模式的打造上。

“头部金融机构的优势,也正是腰尾部机构的不足之处。腰尾部机构合作方能够提供的应用场景有限,机构的营收渠道也更窄。以靠后的小米消费金融为例,虽然股东小米集团粉丝数量庞大,但主要集中在数码、家电产品方面,真正会使用消费金融渠道、分期购买的用户少,消费频次也较低,因此其营收也会受到影响。”王鹏进一步解释道。

王鹏更是直言,腰尾部消费金融机构如果不及时调整战略、整合资源,未来行业两极分化态势将更为明显。苏筱芮同样表示,目前持牌消费金融业绩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预计未来行业仍大有可为,头部机构仍将延续“强者愈强”的特征,

行业发展面临更高挑战

2021年也是消费金融行业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业绩普涨、一片向好的背后,是“强监管”和“降利率”的约束,而这也为消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延伸到了科技实力比拼、进军更新场景、承担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来说,“数字化”是一大重要标签,绿色金融、农村金融等重点领域也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的新赛道。

针对消费金融机构2021年业绩表现和后续业务规划,4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也向马上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等多家机构进行了了解。其中,马上消费金融方面回应称,将继续坚持科技引领,压实压紧一体化生态战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迈上数字化建设新台阶。

盛银消费金融方面则表示,在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服务辽沈用户的基础上,未来还将持续发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用户体验,助力振兴乡村。

而对于后续消费金融行业的整体走势,苏筱芮指出,科技实力及科技创新能力,将是消费金融机构继续抢占C位的关键要素。而消费金融机构在行业中的排名将由以下三个方面确定,第一是技术,新技术将继续推动消费金融流程优化,助力提升业务效率;第二是场景,预计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将加大寻求场景拓展与金融生态圈的构造;第三是模式,伴随着线上获客成本的日益攀升以及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不断完善,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正加大线下布局,线上线下有机联动的模式将成为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

王鹏则认为,消费金融机构未来发展首先要做好合规化工作,尤其在与第三方台的合作中,要避免诱导用户消费、过度消费等情况产生。同时,相关机构要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以主业为“护城河”,打造本地化品牌,因地制宜为用户提供金融产品。最后,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紧密相关。相关机构也可以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对外进行科技赋能。

标签: 消费金融机构 消费金融业绩 持续向好 头部机构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