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新视野 > 正文
停售炒作狂欢过后,三问保险行业
2023-08-10 20:27:19 来源:保观 编辑:news2020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进入公众号,可点击右上【···】设为星标哦


(资料图片)

上月中旬,多家媒体报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险部已对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根据窗口指导的意见,要求险企于8月1日前停售预定利率不匹配的产品。

此次窗口指导是行业性质的,多家险企均收到同样的通知。这意味着,从8月1日开始,预定利率高于3.0%的普通型人身险产品、保证利率分别高于2.5%及2%的分红型产品和万能险产品将彻底告别市场。

每逢停售必炒作是保险行业不成文的惯例,而这一次的停售炒作也给行业在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增量,数据显示,人身险行业在1-6月原保费累计收入23276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寿险18670亿元,增速为16.9%。6月单月寿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2.4%。很明显这样的数据增长已经超出了行业正常复苏所能带来的增量,“炒停售”在行业上半年的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炒停售的整体逻辑来看,代理人因为停售的炒作短期获得了大量的收入,保险公司实现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快速增长,消费者也似乎买到了“最后”的便宜,这似乎是一场没有“输家”的狂欢。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3.5%炒停售过后,保险行业似乎又要开始面对许多新的问题。

1

问题一:多出来的1.7万亿,去投哪里?

产品的大卖给保险公司负债端带来了极大的增长,保险公司手上也有了更充沛的可投资资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可投资资金增长17713亿元。

但这些钱投去哪里?成为了保险资管的“烦恼”。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保险资金债券投资、其他投资分别为11.46万亿、9.00万亿,占比分别为42.7%、33.56%,环比下降0.2和0.3个基点,而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银行存款分别为3.46万亿、2.90万亿,占比分别为12.9%、10.8%,环比增加0.2、0.3个基点。

增持权益市场,减配债券成为上半年险资投资的最重要变化,但从环比来看,变化幅度都不大。

根据监管部门在2020年7月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达上季末总资产的45%。

目前险资在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投资占总资管规模仅12.9%,与监管规定的上限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加仓的空间还很大,那保司是否能把这些多出来的可投资金投入股市?

长线来看,险资在权益市场上确实大有作为,特别是在长端利率下行和保险非标投资面临的结构性“资产荒”背景下,为契合储蓄型保险的发展,未来各险企将有较大的可能性增加权益类资产及另类资产的投资,更好地满足负债端“高浮动”部分资金需求。

但短期来看,险资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加大对权益市场配置,并不符合实际。不论是险自身角度还是监管角度,都不希望投资收益率出现大起大落,但如果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过高,其资产整体收益情况波动势必也会随之放大,所以短期内险资在权益市场的配置并不会提的特别快,这是由行业客观情况决定的。

同时在不动产市场复苏缓慢的背景下,险资期望通过收租以及资本增值的也存在相当的难度,所以这多出来的1.7万亿如何进行有效、稳定的配置,是目前保险行业,特别是保险资管要考虑的一个大问题。

2

问题二:保费端是否会出现大起大落?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5月保险行业寿险保费收入为1864.31亿元,增速达到了25.26%,而时间来到6月,同比增速已经来到了42.4%,尽管7月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我们相信,7月31日作为最后的节点,整个寿险保费收入在7月的同比增速也一定不会差。

那么狂欢过后,保费会出现断崖式的下滑么?我们认为是存在这个可能性的。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曾经采访过汇银林泰创始人汤莉总,作为一名在保险行业奋斗了25年的老兵,汤莉总也认为,“炒停售”有很大概率会冲击到后期的保费收入。

”我是98年1月份开始加入保险行业的,刚进入行业的时候我很奇怪,为什么周围的代理人都不出单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在97年底,保险行业就有一次停售风。但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当时每天还在坚持出一张保单,而身边的老代理人则是一两个月都出不了一张单子,因为他们靠停售该促的单都促完了,如果停售都不买的话,起码客户一年之内都不会买。

这也是要说的,炒停售在短期内确实能够刺激起需求,但这种更多的是一种消耗式的打法,不具有持续性。”

保险行业的上一次有关于利率端的炒停售要追溯到2019年,2019年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182号文”),要求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十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

从4.025%降至3.5%,当时在行业掀起轩然大波,一场轰轰烈烈的炒停售也随之到来。当时曾有中介机构跟保观表示,几乎两个月的时间就做了半年的业绩。但在之后,该机构就陷入了长达数月的业绩低迷期。

所以尽管“炒停售”能在短期内给行业打入一剂强心针,但长期来看,对于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非常容易造成不利影响。

3

问题三:利损差的问题,真的解决了么?

此次监管之所以要求人身险公司停售预定利率3.0%以上寿险产品、预定利率2.5%以上分红险产品以及最低保证利率2.0%以上万能险产品等。主要原因在于随着长端利率的下降,停售相关较高预定利率产品有助于保险公司防范利差损,维护其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历史上来看,监管主动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并不是第一次。例如1996年-1998年间,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的10.98%直接降至2.25%,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出现大转弯,监管紧急发布通知,将保险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但即便是面临潜在的利差损风险,保险行业还是在一段时间内大力推销高预定利率产品。但销售盛宴过后,利差损随之而来,给了保险行业“重重一击”。

历史尽管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此次预定利率的下调也带来行业疯狂的“炒停售”行为,短期内保费大增。而在持续的低利率环境下,如何在投资中获得足够的回报去应对负债端这一批因炒停售销售出去的“高成本”产品,规避利损差是保险公司未来十年甚至更久都要应对的问题。

事实上,利损差的问题是一个运动发展的问题,这一次预定利率的下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并非根治。而保险公司在停售前大量销售相关产品,则会让自己在未来需要应对更大的问题。

同时,低利率周期,做太多高收益率的短期产品还会消耗公司资本金,我们无法忽视炒停售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尾言:综上,炒停售并不是一个是一场没有“输家”的狂欢,尤其是对于保险行业本身,在狂欢过后,甚至需要花上成倍的努力和精力去弥补炒停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了,可以预见的是,这不是炒停售的第一次,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只是在下一次炒停售的时候,行业应该回头看看那些年炒停售带来的负面影响,该“长视”一些了!

标签: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